“您的医保账户已经失效,将被取消报销资格,请于×月×日前打开××网站更新医保凭证……”上周,不少手机用户收到了这样一条自称来自“云南省医保局”的短信。这是一条诈骗短信,目的是引诱人们点击那个网址链接,从而盗取银行卡和医保账户等信息。运营商、公安、医保等机构与部门很快发出预警提示,呼吁用户不要理睬这类信息,更不可贸然进入网站,以免遭受损失。

老实说,如果是毫无防备的人,乍一看到“账户失效”“取消资格”之类字眼,难免会有揪心的感觉。因为这看起来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,尤其是对经常需要就医的老年人来说,医保万一出状况,必然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。这就是骗子的狡猾之处,他们抓住受害者关心个人医保账户安全的心理实施诈骗,而且营造出紧张急迫的气氛,使得受害者难以冷静思考和应对。如果不提高防范,说不定真的会有老年人情急之下中计。

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,各种新概念、新技术层出不穷,老年群体难免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,出现信息落差、数字鸿沟等问题,这就给一些以老年人为目标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。同时也不能否认,一些老年人自身存在不良习惯和弱点,如偏信小道消息、爱贪小便宜、因为年长而过于自信、不熟悉手机等智能设备、热衷于养生保健、手中掌握的现金较多等等,让他们很容易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。正因如此,反诈宣传需要更加贴合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,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。

反诈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,除了警方,还有很多单位也参与到预防诈骗的行动中来。法院、银行、医院、景区、超市、社区……在昆明街头,经常能见到反诈宣传活动,甚至扫码骑共享电动车时,车上的语音提示都有反诈内容,针对老年人群体,也有专门的宣传活动和提醒方式。例如昨天的一则新闻报道中披露:近日,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在大观公园开展反诈宣传活动,专门把一些引诱老年人上当的手段整理出来(如保健品骗局、中奖骗局、低价旅游骗局、祛病消灾骗局等),印成册子和宣传单,提醒老年人不要受骗。举行这种服务性强、针对性强的反诈宣传活动,是必要的,也值得提倡。

宣传活动只是一时,如何通过宣传让老年人时刻绷紧心中那根反诈的弦,才是关键。在这方面,不妨试试把一部分老年人从“受传者”转化为“传播者”,让他们也为反诈宣传作出一些贡献。特别是在老年人扎堆的群体中,由于大家年龄相仿、观念相似,交流的门槛相对低一些,比较有利于反诈知识的传播。举个例子:在老年人身处的群体里(如广场舞团队、退休职工团队、老朋友团队),培养出一些了解反诈知识,能够有效辨别诈骗行为的“种子选手”,再通过他们的人际传播、人际交往,告诫老朋友们警惕不明来源的消息或利益诱惑,让“警报声”时刻在老年人的朋友圈里响起。

诈骗行为理应“人人喊打”,作为诈骗犯罪主要受害者的老年人更不能缺席。普及反诈知识,不分老幼,每个人都有责任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