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际学术期刊《科学报告》刊发了关于昭通水塘坝古生物——始熊猫桡侧籽骨演化的论文《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偏爱吃竹子历史至少已有600万年》。

大熊猫是熊科中的特殊成员,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植食性动物。中美科学家通过对水塘坝大熊猫祖先——始熊猫的化石研究发现,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的始熊猫已具有“第六指”,即桡侧籽骨,其主要功能是在大熊猫用牙齿撕裂竹竿时,充当可以对握的“拇指”来配合抓握竹子。一直到现代,大熊猫的“第六指”并没有进一步增大。

研究成果显示,大熊猫的“第六指”不像人类的拇指能独立运动,它通过固定关节与第一掌骨和舟月骨形成复合体,再与其他掌骨联动。虽然是被动抓握,但已足够为大熊猫提供吃竹子所需的抓握力。

专家表示,桡侧籽骨增大是大熊猫对吃竹子的适应性进化。但为避免过大的桡侧籽骨对行走造成干扰,兼顾抓握竹竿和承担体重的功能,“第六指”在6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没有再次增长。

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,始熊猫化石最早在禄丰和元谋距今700万至900万年的地层中被发现,由中科院邱占祥院士和祁国琴研究员共同命名,但都只发现牙齿,没有发现“假拇指”化石,故当时未定义其功能。昭通水塘坝的新发现至少将大熊猫偏好吃竹子的年代向前推进了400万年。

推荐内容